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中,对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提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阐明了法律服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法律服务工作改革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备要素。我国的法律服务,主要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律服务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法律法规又了解法律实务的特长,为立法工作提供意见建议,促进科学立法;通过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为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服务,推动依法行政,促进严格执法;通过依法履行辩护代理职责,协助司法机关全面、准确地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从实体和程序上维护司法公正;通过具体的执业活动以案释法,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全民守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法律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法律服务门类逐步完善,法律服务领域日益拓展,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法律服务制度日益健全。目前全国共有律师25万多人,公证员1.2万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1万多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1.4万多人。《律师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一大批部颁规章和行业规范相继制定出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总的看,我国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法律服务队伍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和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日益增长,对法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法律服务体系也还存在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仍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一是制度完备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开展法律服务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二是资源均等化。法律服务门类齐全,服务网络实现东中西部、城市与农村广覆盖,工作布局、力量分布科学合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队伍专业化。法律服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增强,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层次和质量的要求。四是运行机制化。法律服务体系自身具备科学、高效的增长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服务优良、运行有序,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需要遵循和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纲领不动摇,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法律服务工作改革发展建设的正确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坚持服从服务大局。把服务大局贯彻于法律服务全过程,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实现法律服务工作科学发展。三是坚持执业为民。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是坚持依法规范诚信执业。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坚守法治精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五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遵循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