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天,春雨连绵,宅在家里看《回声嘹亮》,这期节目分别邀请了几位60、70、80多岁的老歌唱艺术家,在采访《我爱你中国》原唱叶佩英时,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电影《海外赤子》的播映,她演唱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在3000多场演出中,每次唱这首歌曲,她都饱含深情,热泪盈眶……,我想这应该是怎样一种爱国的情怀,是对歌曲怎样的一种热爱,让这位80岁的老人,经年不改爱的赤诚。也许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更能体味新中国来之不易,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她都不是处在风头浪尖的人物,相较于博人眼球的娱乐明星们,我更能想到一个词,那就是脊梁,不一定是有过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一定是长期占据新闻媒体头条的大众明星,但就是这样一种细水长流的情怀,犹如一座大山横亘在我们心中,让人提起无不动容。
很喜欢看央视的公益广告,无论是关于孝心还是团圆,都让人感觉异常温暖,但最能触动我的还是那则《青春守护美丽中国》,讲述的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舍弃都市的繁华,不远万里奔赴海南中部偏远山区,参加筹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他们抓捕偷猎分子,帮助村民致富,保护当地珍稀野生动植物,他们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了各种困难,为鹦哥岭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奏响了当代青春之歌。看过这则公益广告,我能想到的一个词还是脊梁,也许他们不是业界精英,不是前沿人物,但他们同样守护着祖国的一方净土,为中国梦图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时候我不禁自问: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在岗位上做了什么,我们在岗位上为群众、为国家做了什么?
无论是老艺术家叶佩英,还是那群青春的守护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为自己的梦想坚守,用行动践行着脊梁这个宏大而坚实的字眼,诠释着爱国这种伟大而美丽的情怀,作为我们法院人该如何去诠释?随着司法改革的步伐,立案登记制呼之欲出,法院人对这一制度,有质疑、有观望、甚至还有埋怨,但立案登记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保护广大群众的诉权,向有理的群众敞开诉讼之门,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现在国家法律还不够健全,法治制度还不够完善,纠纷解决渠道还不够畅通,法治国家的建设,法院人尤其是法官应该是助推剂,应该是司法改革的脊梁,就像邹碧华同志在司法改革这座巍峨的高山上负重攀登,一路汗水,一路守护,一路花开,一路赞歌。
法治大厦的脊梁不是一位法官、一个法院,而是千千万万个法院人精诚锻造,这千千万万的法院人不是司法改革路途上的观望者,而是法治建设的守护者,守护法治的进程,翘盼法治的春天,你我同为法院人,便应该在这路途上奔波,只为梦想,别无他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