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抚养费支付问题而险断亲情的父女,经过清丰县法院执行法官巧妙而苦心的劝导,终于摒弃前嫌,成功地搭起连心桥。
李某与王某离婚后,婚生子女王小某随母亲李某生活,2015年王小某因抚养费支付问题与父亲王某对簿公堂,经法院调解,王某每年支付王小某抚养费,直至十八周岁止。协议达成后,王某并未按协议内容主动支付抚养费,王小某则需每年申请强制执行。
今年王小某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法官陷入深深的思考,如此反复申请与执行,虽然最终能够执行,但也无法保证抚养费最及时、最有效的支付,反而因执行程序的启动而额外支付执行费,最为重要的是造成父女关系十分紧张,双方形同陌路,亲情近乎不存,无疑给年幼的王小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执行法官决定尽最大的努力,促使王某主动履行抚养义务,并尽可能弥合双方的感情裂痕,让王小某快乐的成长。
显然,要达到这种效果的前提是解开双方之间的心结,执行法官决定不急于采取强制措施,首先找出症结,执行法官分别与王某、李某、王小某谈心,耐心地说理劝解。最终使王某不但明白抚扶养子女的法律义务,更明白抚养子女的亲情,伦理责任。解开心结的王某主动表示以后要按时支付抚养费,李某也明白了,不用对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看望、交流设置障碍。王小某也意识到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不应受父母关系的影响,以及沟通对于父母子女间感情培养的培养的重要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