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现在 她叫我“法官小妹”

  发布时间:2016-11-23 09:16:14


    “法官小妹,谢谢你,以后我会天天念你的好!”老陈激动地对我说。这已经是我在法院工作的第七年,“法官小妹”这个称呼还是第一次听到,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年近六十的老陈是一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电信公司起诉要求她支付电话费及违约金共4500元。案情简单、标的额小,但是老陈抵触情绪很大,随时都是剑拔弩张的态势。

    老陈在被告席上落座之后,我指导她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什么地址?我没有地址!”老陈显得异常反感。

    “就是你现在住的地方,方便我们以信件方式给你寄材料,你就不用来回跑法院啦。”我一遍一遍地耐心解释道。因为天台法院地处城郊,为了让当事人少跑腿,我们通常会敦促他们留下通讯地址。

    “我房子已经被你们法院卖了,现在住寺庙里。法院把我房子卖了,电话费只能由你们法院付,让你们葛利江院长付!”老陈眼里已噙满泪水,越讲越激动:“我欠银行几十万,就把我房子卖了,那是我亡故老头的心血啊!出屋那天刮台风,这有天气预报可查的。我已经被逼得没办法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老陈情绪越来越激愤,言语里已经不再单纯针对本案了,眼看着场面就要失控,我只能先安抚她的心情再处理事情了。我将老陈请到调解室,与电信公司代理人隔离开来,给她递上一张又一张纸巾,耐心等待她的情绪缓和下来。

    “你子女有几个啊?”在老陈的情绪渐趋平静的时候,我开始采取积极行动。

    “就一个儿子,年纪跟你差不多大。”老陈有点意外地看着我,情绪稍微冷静下来,也许她压根没想到我会突然问她家里的状况。

    “我有两个孙子,大的念小学,小的已经两周岁啦。”一说起家里,老陈又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也少了初时的针芒。

    “那你福气蛮好啊。”我紧跟着她的话,笑意盈盈地拉家常。

    “噶对啊,福气不能算差的。”老陈终于笑开了,也许是想到了孙子的可爱模样。

    见老陈已经冷静下来,我趁热打铁切入主题:“今天这个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欠钱么总归是事实,这么点小事情能解决就解决掉,你有什么想法吗?”“我现在真的很困难,要么我付300元,其他就当原告送给我吧,原告那么大一家公司又不缺钱。”一提起钱,老陈又面露难色。

    问了原告代理人,表示如果少于1000元,很难回公司交差。

    调解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但此时,双方的心里预期已经降低,还是有调解成功的希望。我继续做老陈的思想工作,让她再凑点钱。同时,当着老陈的面,我跟原告公司领导电话沟通,言辞诚恳地讲述了老陈的实际处境,恳请公司再作让步,最后双方均同意800元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样的结果,老陈很满意,不停地说着感谢:“真的谢谢你啊,没想到冷冰冰的法院大楼里,也有公平公正,这回我相信了,你这个法官小妹真是为人民办事啊!”在老陈的心里,我似乎帮了她大忙。老陈忙不迭地现场掏钱,原告也递交了撤诉申请。

    生活中,老陈可能是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他们对法律没有多少认识,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自己是被告,就对自己不利,认为法院是原告的“帮凶”,对法院的工作存在误解和抵触。对待这种案件,如果法官一味地走程序审判执行,可能就把一个小气球培养成了一枚大炸弹。

    “以柔克刚”才是良方,我们需要的是,把这个气球的气放出来,多点体谅、多点耐心,倾听他们的哭诉,让他们看见法官也会积极为其争取利益,让他们对法官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方能顺利平稳地解决纠纷。

责任编辑:L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5365214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