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春晓战“疫” 在速裁火线绽放

  发布时间:2020-02-28 10:52:2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的人被迫宅在家里刷手机、秀美食、追大剧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早早“战”在了一线,成了无数“逆行大军”中的一员,用自己微弱的光温暖周边每一寸土,用自己默默地坚守,向事业做最深情的告白。

    “疫”无反顾,比肩坚守爱春华。他们是无数平凡夫妻中的一对,也是疫情期间并肩战斗的战友,同是共产党员,一份承诺让他们彼此牵挂却同时出发,同是公务人员,一份责任让他们忘记小家走进大家。

    王晓玉,清丰县法院立案庭驻诉调对接中心员额法官,一个地道的山东姑娘。雷岩,清丰县纪委监察委党风政风室副主任,也是韩村乡杨韩村驻村第一书记。大多数人还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乐中时,这对战友将不满两周岁的儿子交到保姆手中,按照组织安排,奔赴到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担当。

    2月3日一早,王晓玉像往常一样,轻轻吻了一下还未睡醒的孩子,跟保姆简单交代几句,匆匆赶到分包的盛世佳园小区参加到重点疫区返清人员排查工作中去。排查马虎不得,但案件也不能停,完成社区排查工作后,王晓玉立即回到速裁中心,翻看卷宗,一个一个案件梳理,哪些案件需要电话联系,哪些案件可以微信质证,哪些案件有线上开庭的可能,她都做好了详细记录。

    此刻王晓玉的爱人雷岩,白天在帮扶村协助村两委排查、防控、宣传,晚上与纪委的同志到乡镇行政村持续督导,连续奋战了7个昼夜,微信视频隔空交流成了他们疫情期间爱的见证。

    纠纷虽小,一枝一叶总关情。2月4日上午,王晓玉法官调解成功了第四起纠纷,“标的额虽然不大,但化解的是当事人多年的怨气,换回的是乡里乡亲的和谐”,说到这些,王晓玉开心地像个孩子。

    “1400元的餐费也不多,都十来年了,咋要都要不过来,换谁谁愿意?”听着电话那端程某异常气愤的声音,王晓玉一边平复他的心情,一边思考如何做被告王某的工作。程某诉王某债务纠纷一案,被告王某开始觉得时间太长不愿还钱,多次联系就是不到王某领取传票,也不实际履行。疫情防控期间,王某借口出不来,也不主动偿还所欠餐费。

    “都是乡里街坊,钱也不多,闹到法庭还不还,非要让法院强制执行吗?”王晓玉再次给王某解释不偿还欠款的法律后果。经过几次的沟通,王某终于动摇了,主动将餐费1400元微信转给了原告程某。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出门不便,王法官趁热打铁,指导原告程某利用移动微法院办理了撤诉手续。

    “处理这些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小额速裁类案件,要学会倾听,找到矛盾的症结所在,进而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这样调解起来就能事半功倍。”王晓玉说。

    隔空对话,诉讼审理一线牵。“王法官,现在疫情还是不让出入,10号下午开庭的案子,我恐怕不能到庭了。”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原告刘某在电话里很是焦急。“不用担心,我添加一下您的微信,通过微信给您详细介绍一下移动微法院的操作方法,通过移动微法院,您在家也可以开庭。”

    2月10日9时,王晓玉法官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上准时开庭。审判庭内,除了佩戴口罩的王法官和书记员外,原、被告席上空无一人,他们均通过移动微法院参加庭审。庭审中,在王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通过视频形式有序进行在线答辩、举证、质证、辩论。2月15日当天,通过移动微法院、远程视频网络平台,王晓玉法官承办的8起案件在线开庭并同步庭审直播。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法庭当庭制作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采用电子签章方式签名确认,并同步电子送达。

    在疫情防控期间,王晓玉所在团队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短信、视频、电话等多种非接触方式,畅通云办案,疫情期间承办的29件案件已通过信息化手段结案,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和律师参与诉讼提供便利和保障。

责任编辑:韩丽敏    

文章出处:清丰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5603890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