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毅力,更照鉴着初心。
王瑞启同志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想来也是,这位法官马上49周岁了,这是他在清丰县法院工作的第29个年头了。29年,他的故事平凡而普通,却写满了他对“初心”的坚守、群众的热忱、对职责的担负。
1992年,王瑞启满怀憧憬,迈进了清丰县法院的大门,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在清丰法院工作这么多年,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人民法庭庭长、法警大队队长到现在的民事审判庭长,感觉自己就像是一颗种子,深深植根在清丰这片沃土,在老百姓中间逐渐生根、发芽,成长。”王瑞启眼中满含深情。29年,这粒种子不断壮大,长成大树,奋力用自己的枝叶庇护着“孝乡”的土地和人民,诠释着他对群众、对审判事业真挚的热爱,无论风雨,任劳任怨。
“打官司”是大事,他们等不起。“虽然我们每年办理很多民事案件,认为一些案件稀松平常,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打官司’是大事,他们等不起。”王瑞启说到。这么多年来,他深深地明白,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同样重要。在审判工作中,为了提高办案效率,王瑞启同志按照案件的难易程度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案情简单的案件,一天排上六七个庭。案情复杂的案件,只要一次庭审能解决的,决不拖到第二次。为了快结案,结好案,白天开庭、调解,晚上写判决、查资料;送达难,就不计雨雪、不分早晚,到老百姓的家中乃至田间地头送达。
据民事审判庭同事回忆,在一起四车相撞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中,原告被撞断了双腿,案件非常棘手,牵扯保险公司、货运公司、货运挂靠公司等10几个被告,跨4个省区。王瑞启在接到此案后,多方联系和寻找被告,多次赶赴交警队调查搜集证据,在庭里无数次加班、熬夜,他的电话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面对这些源源不断地咨询、倾诉、抱怨,甚至有的是恶语相向,他从不抱怨,他对一起办案的同事说:“你看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老百姓不就是想找个说理的地方吗!”一起办案的同事忍不住说:“领导,咱们的案件这不都有三个月的审限吗?慢慢办呗!”王瑞启庭长严肃地说:“咱们接的案件多了去了,可乡里群众可能一辈子就打这一回官司,他们都很着急,我怎么能让他们等呢。”就是这样,王瑞启带领民事审判庭团队,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公正、高效的审理了大批案件。 他办案效率高,结案速度快,办案质量好,调撤率高,多年无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所主审的民事案件无一被确认为错案,真正做到了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简出效率,繁出精品。
没想到法官的工作是如此细致,真令人佩服!王瑞启给人的第一感觉很深沉,不太爱说话,但是他很爱笑,看上去脾气很好。“王庭长脾气确实不错,是一个很和蔼的长辈,但是对待工作很严肃,他很注重办案效率,工作中雷厉风行,我们跟他一起办案无不是一溜小跑,恨不得身上长七手八脚才好。”民事审判庭的同事笑着说。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保证公正、高效的同时,王瑞启办案是出了名的严谨。
“这是我第一次见法官办案,没想到法官的工作是如此细致,又如此繁琐,真令人佩服!”清丰县某中学的会计在目睹王瑞启办案后赞叹道。在办理李某诉该中学劳动争议一案中,面对复杂的案情,王瑞启多次到学校调取证据,查阅积存十几年的众多账本,并耐心细致的逐页翻阅。炎热的夏日,有一次学校空调坏了,他埋头在屋子里连续查阅了一整天,身上的制服都湿透了。
实实在在地为当事人解决问题。明明可以把判决书写的漂漂亮亮,明明可以把法槌敲得当当作响,王瑞启却不顾立案率和结案率对自身工作的考核,尽量建议当事人进行调解。
“法院是所有矛盾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群众对法官充满了期待,我们追求的办案效果不仅仅是案结事了,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当事人解决问题。”王瑞启同志常说,作为民事审判庭庭长,他深谙老百姓开庭打官司的不易,因此他在工作中以“调”字为中心,坚持“调解优先”审判原则,摸索出了以案释法调解法、借助外力调解法、换位思考调解法等调解方法,在调解上狠下功夫,在处理案件时,常有被告无力履行,原告的权益难以实现的情况,为了原、被告之间尽量化解矛盾,他带领同事们常常加班加点,苦口婆心的为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争取把矛盾化解在法院,把怨气消散在三尺法台。
“王庭长,您每年都要办理这么多起案件,又经常加班加点,你在空闲时间都做些什么呢?”“空闲时间会健健身,”王瑞启笑了,“还有,陪陪家人。”说话至之余,他目光聚焦在了办公桌上的“廉政警示牌”,眼睛里满是柔情,上面有家人对他的廉政寄语,廉政寄语左边是他们的“全家福”照片,幸福而温馨。
无论是他的公正高效、严谨求实还是坚持调解优先,彰显出的都是王瑞启“司法权来自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理念。他牢记着“为民司法”的初心,他怀揣“司法公正”的信仰,他仍在路上。如今,这位法官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随着时代发展,目前出现了新类型的民事案件,我还有很多新东西要学习,得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向别人求教。”
《庄子·人世间》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王瑞启的故事平凡而普通,29年如一日的坚持,他把群众放心上,他以恒心鉴初心,在依法审判的天平之上、在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毫厘之间,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寒来暑往,青春作伴,无怨无悔,以“无声处”的平凡朴实行为,写下赤诚的司法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