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着彼此的手更能感受到什么是“手足”,照片虽然模糊,双方内心扫除“雾霾”后的轻松、开心和温暖依旧清晰可见。
年过六旬的亲兄弟,
7.5亩土地,
多次调解,
互不让步……
且看清丰县法院法官如何以能动司法之“匙”,打开两位花甲老人心中之“门”,定分止争,修复亲情。
近日,清丰县法院韩村人民法庭调解了一起亲兄弟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
原告67岁,被告61岁,原被告为亲兄弟,原告曾外出七八年,期间其将自己名下的7.5亩土地交给被告耕种,并由被告照顾母亲的起居饮食。2023年原告没有生活来源,想要开始务农,便要求被告返还由其耕种的7.5亩土地,被告未返还,且经村委、司法所多次调解不成,双方诉至法院。
面对涉及民生根本的土地案件,当事人双方又是亲兄弟,如果简单的一判了之,双方的矛盾会越来越大,亲情会随着“一纸判决”而破裂,承办法官徐永强始终坚定,调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开庭前,承办法官先后听取了原被告双方的诉求,充分掌握了双方的心理,被告辩称原告外出期间,自己替原告照顾孩子,家里老人赡养原告也未出力,原告回家后直到老人去世,仍未尽到照顾母亲的义务,故情绪很大。
“只有兄弟同心,日子才会越过越好。”承办法官徐永强从法律法规、家庭美德、传统道德等方面向原被告讲法律、说道理、叙旧情,最终原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过错,哥哥同意让出2亩土地给弟弟,弟弟也同意秋耕时候帮助哥哥把麦子种上。兄弟两人双手紧握,重归于好。
清丰县法院韩村人民法庭一直以实质性化解纠纷为理念,立足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围绕公正与效率,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通过不断寻找化解纠纷的最优解,实现案件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