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初心?汉语字典中解释为: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愿望、最初的原因。初心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身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是习近平“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的初始之心,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法院是人民法院,我们穿上这身制服,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在便民利民上用功、审执要务上发力、司法改革上用劲,把司法为民100%落地落实,将为民司法情怀转化为公正司法的行动,将司法为民的举措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将司法为民的宗旨体现到做群众工作的素养能力,让人民群众更加信仰法律、信服司法、信任法官。
作为一名民事审判的法官助理,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手足无措,第一次参加庭审记录工作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熟能生巧的记录每个案件的点点滴滴,熟练的应对当事人的疑问,离不开法官和同事对我的指导。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与当事人沟通和化解矛盾的技巧;也看到基层法官们在审判工作中的兢兢业业,他们扎根基层,奉献自我的精神令我动容,他们不仅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老师,让我在一场场庭审得到锤炼,使自己从一个职场小白变成了一名业务能手。一份份公告、传票、判决书,更让我感受到肩上司法责任的重大。在实践中,我们只有不停的将审判工作做实、做细,尽全力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想当好一名法官助理,不仅要学好“有字之书”,还要学好“无字之书”。我们都应该向邹碧华同志学习。要培育客观公允的专业立场、辨法析理的专业能力和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锻造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无私无畏,全身心地投身于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审判事业。也要学习我们身边的资深法官、老法官,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耐心、恒心、平常心。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人的一生虽能力有限,但决不能态度不端,端正对待案件的态度、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自己能不能发光发热,并不在于自己岗位的大小,而在于自己能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初心,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人生的价值。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青春是风发的少年意气,是无畏的拼搏奋斗,是不息的追梦步伐。公平正义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只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真正的坚守公平正义,才能更好的诠释法官责任,这也是每一名新时代法院干警必须铭记的初心和使命。特别是作为法院工作“主力军”的青年干警,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担当起更为厚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