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三推行一引导”机制巧解群众“千千结”

发布时间:2023-11-23 10:44:58


    “联调联动让我们老百姓维权省时又省力……”近日,清丰县古城乡某村8户村民拿到古城人民法庭出具的调解书后,为该庭牵头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点赞。

    古城乡某村村委会为建设公益设施,需将8户村民擅自使用的村集体废坑地收回,但因该块土地有村民种植的树木,若收回废坑地,村民利益将受到损失。8户村民同意收回,但要求村委会支付填坑所投资的费用,双方协商不成产生争议。该庭法官在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平台上看到该争议台账后,及时向人民调解员及8户村民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并与人民调解员一起与8户村民进行沟通。最终,经与村干部协商,允许8户村民就村内闲置土地优先投标利用,争议就地化解。

    古城人民法庭辖区为古城乡、大流乡、高堡乡、阳邵镇4个乡镇。近年来,该庭创新工作举措,充分聚合群众智慧,利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及村“两委”成员力量,坚持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探索建立“三推行一引导”工作机制,形成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了“丰调”品牌,绘就了诉源治理新“枫”景。

    推行“网格化+微信群”,主动下沉司法服务。该庭法官主动对接网格员,加入网格员微信群,依托县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诉源治理平台中网格员每日上传的村镇问题排查清单,及时了解辖区情况;与网格员建立咨询快速回复机制,实时对困难问题进行沟通,不定期与乡镇调解员、网格员交流调处矛盾纠纷的技巧和方法。3年来,法官就辖区网格员排查出的宅基地纠纷、彩礼纠纷等答疑20余次,为网格员、调解员举办普法讲座5次。

    推行“网格化+联席会”,精准提升治理效能。该庭与所辖乡镇建立对口沟通联系机制,对可能出现的纠纷及时了解、及早研判。每季度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和网格员代表召开联席会,互通工作情况,研究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的趋势、特点和原因,建立有效的矛盾纠纷前端预警机制。对审理中发现突出问题的土地、相邻关系、金融借款类案件,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参考。在审理大流乡袁屯村袁某甲与袁某乙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中,法官发现部分村民的土地边界确权不明确、在确权时未通知相邻土地当事人现场确认边界等问题,导致部分村民因土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存在信访隐患。对此,该庭及时向土地确权部门和乡政府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

    推行“法官+调解员”,多方联动服务基层治理。该庭依托县委政法委综治平台和乡镇党委政府,整合已有的诉前调解机制、人民调解员、治安委员等资源,构筑“法庭+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全覆盖调解体系,与辖区4个乡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118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无缝对接,对网格内发现的矛盾纠纷,联合网格员、调解员进行调处,形成人员在网格内联动、问题在网格内处置、服务在网格内开展的良好局面。3年来,该庭通过诉前指导调解化解纠纷20件,通过诉中委托调解化解纠纷9件。

    引导“小网格+群众自治”,推进共治共建共享大格局。该庭法官坚持能动司法,“走出去”进行诉前调解指导,激发群众自治力量。某村民小组因土地纠纷,影响土地耕种。该庭了解情况后,向调解员讲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引导群众充分利用村民自治力量自行解决问题。在乡政府的指导下,该组村民召开村民小组大会,就土地纠纷问题进行民主表决,最终利用村民自治力量顺利解决了纠纷,维护了大多数村民的合法权益。

    3年来,该庭每年平均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20余件,结案率每年保持在99%以上。审结的案件中,判决率20.08%、调解率47.92%、撤诉率18.75%,达到了调解率高、信息化程度高,无舆情、无信访的“两高两无”工作目标。该庭先后被省委、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等。

责任编辑:何贝贝    

文章出处:清丰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537420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