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法庭+网格”主动下沉司法服务
“我们的工钱没结算,老板却开始清理厂房了,是不是要‘跑路’?”今年年初,在清丰县阳邵镇的网格微信群里,有人向古城法庭庭长库锁庆反映情况。库锁庆不敢大意,在镇司法所的协助下督促工厂负责人写下还款计划,并打了欠条,可直至今年6月,工钱仍未结算。焦急的工人们开始多次到镇政府反映情况。古城法庭和县人社部门联手,一边安抚工人情绪,一边告知企业负责人面临的诸多后果。“为啥不扣了他的设备,拍卖了给我们工资?”“拍卖了设备,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他没有收入,大家怎么会有工资……”面对质疑,库锁庆耐心解释着。在多方努力下,工厂负责人最终偿还了部分工资,并承诺尽快结清欠款。
“这个事件没有立案,我们在网格员微信群中发现苗头后及时介入,现在矛盾完全化解了,这是最好的效果。”库锁庆说,法庭设有“网格之家”,制作了辖区网格分布图,建立了网格运行制度,健全了网格员名录并上墙公示。“需要找谁,墙上的图纸一目了然。”
作为法庭进网格的先头兵,古城法庭主动对接辖区网格员,依托县法院诉源治理平台中所辖乡(镇)网格员排查的问题,及时了解真实情况。法官与网格员们建立起咨询快速回复机制,实时提供法律咨询,提升网格员纠纷调处的能力。
此外,古城法庭与所辖乡(镇)建立对口沟通联系机制,每季度与辖区网格单位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和网格员代表召开工作联席会议,互通工作情况,交流调解经验,建立纠纷前端预警机制,将当地的大部分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在基层。
B“法官+调解”联动参与基层治理
2020年9月,清丰县大流乡袁屯村村民袁某到古城法庭起诉,称其邻居近年来一直占用属于他的两分土地,要求其返还土地并赔偿损失。库锁庆带助理现场勘查后发现,农村土地问题很复杂,当时如果完全按照诉讼程序判决,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随后,库锁庆与村干部商量对策,将袁某及其邻居召集在一起,家长里短聊了起来。原来,袁某长年在外打工,年纪大了便回家种地,查看自家田地时发现少了两分地,而其邻居认为那是无主的荒地。经多方沟通,袁某最终同意接受补足的两分地的钱,不诉讼。
“以前我们‘村两委’处理问题,就是按照农村约定俗成的规矩办,有时候群众会不服。现在,有法官给我们讲法律、出主意,我们调解纠纷的底气更足了,效果也更好。”清丰县古城乡乔营村的调解员乔荣轩说,法庭的法官很好找,微信留言或打电话,很快就会到场。
除了群众提出诉求,古城法庭的法官还经常带着案子出访。该法庭实行立案与调解无缝对接,对乡(镇)村排查、法庭发现、立案受理的纠纷中适宜调解的,先通过县综治平台推送至调解组织,由调解员、网格员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需要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的,对接法官“一站式”办理,以提高当事人对诉前调解的认可度。
同时,古城法庭将法治化作为强化基层诉源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定期安排法官到乡(镇)、村开展法律培训,举行“以案说法”活动。今年4月,清丰县大流乡店上村村委会与8户村民因建设村活动广场发生纠纷,该法庭法官在村里公开调解,讲解国家政策及土地承包、村集体组织等法律规定,与“村两委”和村民现场交流。最终,该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