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强”字筑牢执行基础
强制性乃执行工作的天然属性,所谓,执行出重拳,利剑破坚冰,在执行过程中要用足用好查封、冻结、扣押的强制措施,并根据案情果断作出限高、纳失、司法拘留、罚款等决定,给被执行人施加足够的压力,才能顺利执结案件。我曾经承办一起简单的劳务合同纠纷,标的不大,但当事人自己私下索要两年未果,诉至本院,后又立案执行。执行过程中我多次联系被执行人,其均以暂时没钱为由拒绝履行。在扣押已查封的被执行人车辆时,又遭到其及家人的阻挠,经审批,我当即向被执行人出具拘传票,将其拘传至本院。不到半小时,原本叫嚣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被执行人家属就拿着钱来到法院,本案完满执结。
二、一个“活”字突破执行瓶颈
强制性虽然是执行工作的重心,如何创新工作方法、善意文明执行,既让当事人感受到“力度”,也能感受到“温度”,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则更考验能动司法的能力水平。某村某小组申请执行李某某物权保护纠纷一案,涉案土地为某村临街的6.6亩土地,执行内容为清除涉案土地的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树木并支付欠付的土地占用费。由于本案涉及人数多,矛盾激烈,且背后起因与该村派系斗争有关,错综复杂。立案后被执行人始终不见踪迹,其年迈父母却常年在该涉案土地上的房屋居住,一味强制执行即便能执结案件,也会引发更尖锐的矛盾冲突。我一方面安抚诉请激烈的村小组成员,另一方面劝说被执行人父母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主管领导也无数次帮我从中协调,奈何矛盾太过激烈,始终无法调和,双方也都成了信访接待室的常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应该如何破局?我们尝试过拘传被执行人,奈何始终不见其踪影;曾对被执行人及其父亲作出罚款决定,但经查其名下并无多少存款;我们也曾举全局之力下定决心强制执行,也基于各方面的考量在砍伐了树木之后暂停。在我一筹莫展之时主管领导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思路,既然强制清除不好操作,我们就把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财产评估作价,进行拍卖或者以物抵债给申请人折抵应支付的土地占用费。顺着这个思路,做通了申请人的工作,经评估后将地上财产通过淘宝网进行拍卖,经过一拍、二拍流拍后,申请人申请以物抵债,最后该小组十一户成员每户拿出了二千多元将地上财产所有权转移归本小组所有。我将这二万多元汇入被执行人账户后将该土地及其地上财产正式交付给申请人,本案最终得以执结。结案后该村小组代表向执行局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被执行人家属对执行工作也表示认可。通过灵活创新执行方式,能动司法本案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一个“协”字助推执行质效
自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以来,执行工作坚持事务的集约化办理,每个团队、每位干警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就办案人员来讲,我所在的速执团队主要负责7万元以下的小标的案件,普执团队负责7万元以上无财产类及有大宗财产需处置的案件,强制团队负责需拍卖房产的案件及终本终结后的续管。其他辅助人员有书记员的案件报结、卷宗归档;事务团队的送达、案款管理、后勤保障;强制团队的首次财产查询、及统一查封、冻结,协助拘传、扣押车辆、张贴公告,财产评估、上拍等,跟我们相比他们没有漂亮的执行质效,也少了当事人不时送来的锦旗,但大家也都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正是有了这种协调配合的默契,才使清法的执行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四、一个“慎”字贯穿执行始终
执行工作侧重于程序,但确实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作为司法案件的最后一道关口,退无可退,极容易转化成信访案件。每个流程节点、每项强制措施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作为执行员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时刻警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时刻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不偏不倚,做到立足冰面而泰然自若。
编辑:郭世冉
初审:刘亚茹
复核:韩丽敏
终审:佘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