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是彰显公平正义、普及法律知识的生动教材。近日,清丰县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劳务纠纷案件,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洗礼。
蘑菇棚之殇
2017年,21位来自周边乡村的老人,踏入了被告的蘑菇大棚。他们佝偻着身躯,穿梭在菌菇架之间,精心照料着这些承载着希望的“作物”。然而,由于被告经营不善,蘑菇大棚倒闭,而这21位老人辛苦劳作数月的共计15万余元工资,也没了着落。多次讨薪后,被告于2021年向21名原告出具了未付款工资条。在走投无路之下,原告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鼓起勇气向清丰县法院提起诉讼。
村民走进审判庭
开庭当日,法庭外聚集了不少附近的村民,大家都对该案件很感兴趣,经过许可,村民坐在旁听席上认真聆听了此次庭审。承办法官韩清蓉神情专注,迅速梳理出本案的关键争议点:被告拖欠工资的事实认定、具体拖欠金额的核算以及工资支付方式和时间的确定。在法庭调查阶段,老人们出示了二十多张皱巴巴却保存完好的工资条。被告表示承认欠款事实,但由于自己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实在无力一次性偿还。在法官的主持下,被告同意分期支付这15万余元的工资,最终签署了调解协议。
开出务工维权单
庭审结束后,法官并没有立刻休庭,而是开启了一场深入浅出的法律讲堂。法官首先明确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报酬。拖欠工资不仅违背道德,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都不能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针对现场的农村老人和旁听村民,法官还特别强调,在日常务工时,一定要签订规范的合同,不要因为熟人介绍就忽视了法律保障。同时,要注意保留好各类证据,比如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这些都是维权的关键。法官的讲解通俗易懂,结合着老人们的实际案例,让在场的每一位村民都听得明白、记得深刻。
法律在身边
旁听的村民们全神贯注,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庭审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纷纷感慨:“这次可真是学到东西了,以后找工作可得多留个心眼儿。”一位年轻的村民说道:“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今天这一趟,才知道法律就在身边,能实实在在地保护我们的权益。”
这场庭审,不仅是21位农村老人的维权之战,更是一次面向乡村的普法宣传。该案件让乡村百姓亲眼见证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维护自身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下一步,清丰县法院也将持续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