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近日,清丰县法院执行局悬赏公告热线突然响起。“喂,是法院执行局吗?我看到了你们发布的悬赏公告,被执行人许某正在某处进行务工……”
案件详情
在一起借款纠纷案件中,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李某借款七万元,并由朋友王某、许某夫妇提供担保。借款到期后,张某未按照约定进行偿还,李某经多次催讨无果后遂将张某与担保人王某、许某夫妇起诉至清丰县法院。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办案人员根据总对总系统结果反馈未发现张某及其担保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走访其住所亦无果。张某拒不履行义务且逃避执行,不主动向法院申报财产,和法院玩起“失踪”,导致该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结本次执行。为尽快兑现胜诉权益,申请人经过与承办法官沟通,申请对被执行人张某与担保人王某、许某夫妇三人发布悬赏公告,向社会征集线索。
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机,执行干警接到举报线索后,火速出击,直奔许某所在地点,并成功将许某拘传至法院执行局。许某始终辩称自己只是担保人,没有实际使用借款,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鉴于许某“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执行干警明确告知其作为担保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释明拒不履行将面临纳入失信名单、司法拘留等后果。经过执行干警耐心释法析理与执行压力的威慑下,担保人许某联系主贷张某:“喂,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还款?法院现在已经把我抓来了!你再不还,我们全家都要被拖垮了!”担保人许某握着电话,语气里满是焦急。电话那头,主贷张某态度依旧模棱两可:“再等等,我这边资金还没到位,过阵子肯定还……”,随即挂断了电话。当许某与申请人进行协商时才得知主贷张某一直在和法院玩“失踪”。
再次联系上张某后,“钱我肯定会还,但你催得太急了!”张某的语气带着不满,申请人李某也毫不退让:“当时达成了协议分期进行偿还,现在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双方争吵不欢而散,原本就紧张的借贷关系彻底降到冰点,也让作为担保人的许某如坐针毡。申请人李某对担保人许某提出建议,如担保人今天给付50000元,则同意对剩余执行款去除担保人的偿还义务,今后,该借款仅向主贷张某主张。”许某同意了申请人的提议,但在是否能分期偿还50000元时又起了争执,两人最终协商未果。
随后法院坚定推进执行程序立即对担保人许某依法体检,为后续强制措施做准备。体检结束后许某真切感受到执行的威慑。送拘途中许某拨通了其家属王某的电话:“我刚体检完,法院是来真的!我真的要被拘留了,难道真的因为你所谓的朋友情让我被拘留吗?”电话那头的王某沉默了许久。在许某的再三请求下,申请人愿意再给许某一次和解的机会。当晚20时,许某丈夫王某拿着筹借到的3万元交至执行局。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事情结束后许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场“强制拘留”算以和解画上了句号,而对于许某一家来说,今天的经历也成为了一次深刻的教训——担保有风险,务必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