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基层法官身心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

  发布时间:2012-11-26 11:22: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各种矛盾纠纷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处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第一线,在面临化解大量社会矛盾工作的同时,身心健康方面也出现诸多问题。

一、基层法官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身体方面。表现为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个别法官患有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半数法官患有高血压、胃病、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病等慢性疾病,多数法官处于亚健康状态,法官常年加班加点工作,积劳成疾,并带病坚持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2、心理方面。表现为心理疲劳、心理失衡,悲观、失望、失眠、烦燥、忧郁、苦闷,心情紧张、精神压抑,有懈怠情绪,工作热情和激情下降,对待工作和当事人缺乏耐心和热情,丧失了法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基层法官身心健康问题的成因

1、案件压力大,工作负担重。近年来,法院案件呈上升的趋势,与二十年前比较,案件增加了近十倍,但法官并未增加,在正常工作日根本无法完成工作,常常是晚上、节假日撰写法律文书或整理卷宗。特别是现在审判管理方式和手段日趋完善,对案件质量、调撤率、息诉率、上访率等予以限定纳入考核范围,加上新类型案件增多使案件的审判难度增大,当事人无理由的上访,都使法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2、法官职业风险加大,但职业保障制度不完善。法官办案面临的是矛盾激烈的双方当事人,虽然大部分当事人能够理解法官,了解诉讼风险,不论调解结案还是判决结案都能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诉讼,但还有少数当事人态度不冷静,对判决结果不满意便怪罪法官,不仅当面指责、谩骂、威胁、人身攻击法官,甚至上访污蔑法官,当事人致伤法官的重大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当事人的行为未达到刑事制裁的情况下,法官及院领导都无可奈何,不能争吵,不能激化矛盾,只能耐心地做工作。为了维护法官的尊严,法官办案不得不小心翼翼,用大量精力化解当事人矛盾,遇到无理难缠的当事人便心烦意乱,寑食难安,恐怕会发生不良的后果。另外,法官保障制度不完善,对于法官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检察机关会进行调查,媒体会进行炒作,为了平息影响有很多法官被处分,所以法官在正常的办案中也会终日心惊胆颤,如履薄冰。

3、法官办案难抵人情的困扰。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生活在世俗的世界里,在办理案件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领导的指示、人情的依托、金钱的诱惑,这些都在考验着法官,法官常常思索在如何审理案件的同时还要在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之间徘徊,无论是选择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法官都不愿办人情案,但确实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完全拒绝人情,常常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正确处理案件,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往往使得法官疲惫不愖。虽然有人说情有利于当事人信任法官,使矛盾顺利化解,案件顺利审结,但也有很多时候是法官得罪了“人情”,影响了前途、影响了感情,绝大部分法官都想洁身自好,但却避免不了人情干扰。

4、案件日益复杂,但法官培训力度不大。目前案件案情日益复杂,新类型案件增多,而基层法院条件差,工具书少,培训机会少,大部分基层法官好几年也得不到培训的机会,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定往往不能涵盖实际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法官在办理部分案件时感到力不从心,但又怕办错案,也造成法官心理压力大。

5、法官福利待遇低,升职空间小。法官工作风险高、工作量大、压力大,法官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工资收入只是维持正常生活,一旦自己或亲属患重大疾病,就会入不敷出,即使法官内心能够固守清贫,在世俗的眼光中,内心也难免对付出和回报产生质疑,心理失衡。特别是在职级待遇上,很多法官参加工作二十余年在职级上还是一般科员,而在其他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工作几年就会被提拔为副主任科员,相比之下,法官心理落差大。

三、基层法官身心健康问题存在的差异

实践中,女性法官比男性法官、资深法官比青年法官、审判业务法官比后勤部门法官、刑事部门法官比民事部门法官更容易发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这是由于:

1、女性法官在家庭生活中负担较大,付出的精力比较多,但同时在单位的工作量也并不比男性法官少,且女性法官往往办案更细心、更负责任,因此女性法官身体更累,心理压力更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多领导对女性法官的重视程度不够,只看到女性法官的缺点和弱势,而忽略其长处优势,没有把对女性法官的培养摆到重要位置,提拔时很少考虑女法官。女法官要想获得提拔和认可,必须付出比男法官更多的精力和汗水。同时女性的生理特点和身体条件,使其更容易成为当事人打击报复的目标,遭受的危险程度更高。

2、资深法官一般是法院的中层干部,也是办案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工作,他们有丰厚的社会阅历和对人情世故的精通,对办案所应承担的责任看的更重,所以心理压力相对于青年法官会更大。

3、审判业务部门的法官在办案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直接面对当事人,办的案件多,可能会出现的失误也就多。而后勤部门的法官虽然工作也很繁忙,但不直接办案,就不会出现重要的失误,也不会受到当事人的指责。所以实践中出现法官都不愿在审判业务部门工作的情况,怕办案,怕办疑难案件。

4、刑事审判部门的法官,接触的都是负面的事和负面的人,自身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且刑事案件审理期限短,每一案件都涉及到限制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一旦案件定罪错误或量刑出现问题,轻者给予处分,重者会被刑事处罚。所以刑事法官精神高度紧张,但案头往往还是审不完的案件。而民事案件就是出现错误,把判决更正过来就行了,后果不是很严重。所以刑事法官心理压力更大。

四、加强基层法官身心健康的对策

1、扩充基层法院审判队伍。选拔大批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法院审判队伍中,缓解案多人少的问题,避免法官过度加班,疲劳上岗。

2、加大对基层法官的培训,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至少安排法官每年参加一次培训,不仅包括业务知识的培训,也要对法官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心理辅导,还要加强法官人文、社交等方面的培训,在提高法官业务素质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抗压能力,保障法官的心理健康。

3、建立法官心理咨询机构。可以在省级法院为法官设立心理咨询电话或在网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随时让法官匿名进行心理咨询,改变法官遇到问题无处诉而心情压抑的状况,使其及时得到心理辅导和沟通,使法官尽快卸掉思想包袱,不再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即使无法解决实质问题,但也能给法官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撑。

4、提高基层法官福利待遇,加强法官职业安全保障。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提高法官待遇,不仅解决了法官的后顾之忧,相对的也提高了法官的社会地位,使法官感受到法官职业的优越感和尊荣感,也才能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到法官队伍中来。要在法官法中加强保障法官安全的具体措施条款,提高法官的安全感。同时基层法院也要根据本院工作实际,制定休假制度,有系统有组织的安排法官休假,为法官提供缓解身心压力的休息休养机会。

5、提升基层法官的尊严和地位。正确的新闻导向对于法官的审判独立是一种好的社会效应,而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法官办案的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对法官的批评便十分严厉。基层法官受环境的影响、地域的限制和知识水平的有限,比起上级法院法官来,审判质量难免有差距,社会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基层法官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使其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6、加强法官文化建设。挖掘法官办案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业绩和人格魅力来引领法官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激发法官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法院可以组织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娱文体活动,鼓励干警参加,为法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

责任编辑:ljl     

文章出处: 少年庭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536474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